据外电报道,美国陆军第八装甲骑兵团第三营刚刚接收了一批全新的M1A2C主战坦克。据说坦克兵们一开始都认不出这是一辆M1家族成员了,这也是美国陆军自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第一次得到新坦克。
【M1A2C的附加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
根据国外军事媒体报道,M1A2C的出现受到了中国、俄罗斯坦克技术发展的刺激。俄罗斯已经推出了T14新一代坦克。但美国人似乎更重视已经大批量生产和装备的99A。虽然99A迄今还没有进行过实战,但国外已经可以通过一些迹象来推测出中国坦克技术的发展程度。特别是泰国陆军购买VT4主战坦克后,美国作为泰国的军事同盟,显然有足够的情报渠道来了解VT4的技术水平,特别是火炮威力和防护能力。
【M1A2C研制期间的样车】
需要知道,作为外贸型号,VT4在各方面都比99A差一个档次。在VT4有关数据基础上增加一定幅度,就是99A的水平。于是,美国人把自己的判断结果体现在了M1A2C上:
炮塔正面增加了一块差不多有10厘米厚的附加装甲,这是美国在M1家族改进当中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构型。
为主炮配套了M829A4长杆穿甲弹,不过穿甲威力并没有公布。
那么,M1A2C真的是面向未来的坦克、可以稳压99A一头吗?并不是这样的。装在炮塔侧面的以色列“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和装在车顶上的遥控武器站,充分体现出美国陆军对未来陆战形态的纠结:又想打赢装甲战、又想打赢治安战,所以,只好把坦克改成这样一种怪物了。
各国对自己主战坦克的改进一直在不停地进行,无非是大改或者小改而已。对坦克这种兵器来说,如果更换主要分系统,可以认为是大改。更换部分部件和组件,就算作小改。当然,也存在某些分系统积小改为大改的可能。就M1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型号,除了最早的基本型M1,其余编号的都是M1AX。
最早出现的改型是1986年定型的M1A1。到1992年,出现了M1A2,它的装甲防护得到了增强,增加了贫化铀内衬,还大幅度改进了火控系统。几年前出现的 M1A2SEP,意思是M1A2系统增强套件,主要是更换了新的计算机、巷战用的遥控武器站和主机停机时驱动电子设备的电池。
【M1A2C正在接受改造】
那么,为啥没有M1BX或者M1CX之类的改进编号呢?我们注意一下M1A1和M1的区别,在于用120毫米滑膛炮替代了105毫米线膛炮,整个火力分系统被替换掉了。此后的各种改进,都没有涉及到重大分系统的替换。装甲防护虽然在不断增强,但是总体架构没有变,动力系统的基本格局没有变,没有引入自动装弹机,没有引入主动悬挂系统,负重轮一直是7对……
这就意味着,从M1到M1A2C的所有改进虽然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从系统总体来说都算小改。目前比较可靠的消息,是存在一种叫做M1A2D的型号,据说会采用全新的热像仪、激光测距机,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但它还是M1AX系列,说明总体架构并没有大改,还是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改进型。
美国人并不是不想搞全新一代坦克,10多年前的未来战斗系统计划中,提出了一种叫做“乘车作战系统”的中型坦克,采用无人炮塔、混合动力、两人车组。但是随着FCS的下马,这个型号也被束之高阁。如果“乘车作战系统”搞出来,确实可以算第四代坦克。因此在美国人放弃FCS后的这10多年里,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同样对MCS概念进行了研究和摸索。这就意味着美国陆军就算现在重拾“乘车作战系统”,不但没有代差,反而会处在落后的境地。要想反超,必须抛弃“乘车作战系统”,发明一种全新概念彻底压倒99A甚至“乘车作战系统”本身。这显然是美国陆军还没有做到的事情,否则,他们何必花大力气研发M1A2C和M1A2D呢。而且,99A也在不断改进,无论自动装弹机还是激光压制观瞄,都稳压M1家族一头。真的打起仗来,M1A2C或者M1A2D未必是99A的对手。
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假如自己不能解决新装备的研发,就到盟友那里去勒索科研成果。M1的基础就来自于美德联合研制的MBT70项目。如今,德国和法国已经宣布,打算联合研制下一代坦克。双方似乎已经有所进展,这是整个西方阵营里唯一靠谱的未来坦克计划了。美国虽然内政乱作一团,但北约盟主的地位还没有丢。所以,美国陆军强势介入法德新一代坦克计划,从中汲取灵感和技术,几乎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最后会不会出现一种美、德、法联合研制的第四代坦克,也不是不可能的。
相关阅读:
文章标签:
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祖籍中国广东顺德均安镇,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MMA之父、武术宗师、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电影3次打破多项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1-2] 1962年李小龙开办“振藩国术馆”,1967年自创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逝世,享年33岁。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补拍版《死亡游戏》的开映日6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7月8日为错误翻译)。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20周年纪念钞票,好莱坞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同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1998年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僵硬的死尸。也有形容话少面无表情、性格麻木的人,俗称面瘫、面无表情,且性格冷淡冷血。宋·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已甘老死填沟隍,僵尸阖棺犹目张。”亦以喻腐朽的事物。僵尸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为一种复活死尸,长有白毛,跳跃行走,力大,其记载多见于《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