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本6个女子监狱里的女囚们正在面临着严重的性压抑问题,该国近2800名女囚犯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年纪在30岁左右,正值渴望性爱的“虎狼之年”,但是长期的牢狱生涯使这些犯人的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躁动不安的情绪。更为严重的是,过半数女囚犯都有药物成瘾倾向,这使得她们在狱中倍感饥渴。
一名叫做Akiko的女士曾经在日本6间女子监狱中的五间里服过刑,她对女囚性压抑的状况深有感触:“每天晚上你都可以看到所有的女犯人们都在牢房的床垫上辗转反侧,有些人通过自慰来缓解饥渴,不少人因为呻吟声太大而遭到其他人的抱怨。”
Akiko告诉记者,在监狱中犯人可以用自己的钱来购买一些书籍,但是监狱阅览室里可以借到很多更黄的书,比如色情漫画或者成人杂志之类的,以供女囚们“自娱自乐”。
作家Sayuri Yokota曾经是一名犯人,如今她是反毒品运动活跃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她指出,在监狱里无论什么样的男人都会对女犯人产生莫大的性吸引力。“她们在狱中很难见到男人,连看守都是女性,所以再丑的男人对她们来说都无所谓。
另一位化名Momoko的姑娘曾经在日本和歌山女子监狱服刑。她回忆起过去的监狱生涯是如何让清纯少女们变成寡廉鲜耻的荡妇的:“隔三个月会有男艺人到监狱里为女囚犯表演,但是我们都盯着男人的裆部,想象着用手抓住那里会带来多么美妙的触觉。” 女囚们也会自制一些“性玩具”解一时之需,Momoko说最普遍的玩法是把7支圆珠笔用橡皮筋捆起来,外面包上塑料袋就成了用以自慰的假阳具。不过狱方给每个犯人的圆珠笔只有三支,所以要玩得痛快就必须向别人借笔。有的女囚自慰时需要弄10多支笔,说这样才能顶得上她们丈夫或男友的尺寸。
和用笔自慰比起来,女囚们的另一些性游戏显得匪夷所思。Momoko向记者介绍说,“有时在放风时会捉到青蛙,我们会把青蛙带回牢房,接着就可以开‘青蛙淫乱派对’。大家先确定次序,接着轮流把活的青蛙塞入下体,青蛙在阴道里会由于惊吓而乱蹦乱跳,会带来很奇妙的感觉。” 玩这种游戏需要小心翼翼,Momoko说如果太兴奋了而过于用力地收缩阴道可能会把青蛙闷死,其他的女犯人就没得玩了。这在牢里是常有的事,甚至有犯人为了青蛙而大打出手。
有些女犯人在监禁期间会变得男性化,她们在每月的理发日要求管理人员给她们剃平头,这样就可以让其他犯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者。 不过据Akiko介绍,这种明显的同性恋倾向在监狱里未必行得通。“如果你试图跟那些男性化的犯人搭讪,看守们会很生气,因为监狱里不提倡同性恋。你写给她们的情书一旦被发现,你就要收到惩罚,比如关禁闭或者剥夺假释权。
揭秘古代最早的女囚犯监狱(图)
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色小花,叶呈椭圆形,茎上多尖刺,秋后枝干老化,尖刺更加坚硬锐利。为了惩罚战俘和奴隶,奴隶主就到山上砍来山枣树,编成围墙,将囚犯困人丝棘之中,“系用徽墨,(置)于丛棘。”到了商代监狱逐渐发展为“牢”。《说文解字》译为“牢,闲养牛马圈也”,也就是为了防止奴隶脱身,奴隶主将奴隶用绳索捆绑起来,圈于“牢”内,不使脱逃,后又发展为“画地为牢”。意为画地为圈,坐圈为牢。
古代女子囚犯
传说周文王会推算八卦,犯人不能越圈。这只适用普通罪犯,对重要人物,则另行关押。周文王就是被囚禁于河南汤阴姜里城的,现已成为旅游区。周代的监狱多称作“圜土”,“筑土表墙,其形圜也”。也作囹圄,意为令囚犯闭门思过,改恶为善。春秋战国时代将监狱称之为 “狴犴”。“狴”、“犴”是两种传说中的兽名,因在牢门上常画它们的形状,故将监狱称之为“狴犴”。其实,“狴犴”是牢狱一种,且多为石室。越王勾践就是被囚于吴国的狴犴--石室。秦代的监狱逐步分为中央狱和地方狱,李斯和赵高均囚于成阳狱。
廷尉监狱
廷尉监狱囚禁政治犯监狱
“廷,平也,治狱贵干,古以为号。”,“尉”,是武官的名称,因武官与狱官共制,故称刑狱之官为“尉”。廷尉诏狱,是廷尉按皇帝旨意管理的监狱,主要囚禁将相大臣、皇亲国戚。
汉代名将周勃曾率兵击败项羽,屡立战功,又与陈平合谋诛杀诸吕,立刘恒为帝。但在他归隐后有人告他谋反,文帝将其逮捕,关押于京城廷尉诏狱。周勃一生,为人诚实,缺少文化,面对冷墙铁壁,一筹莫展。后在狱卒的点拨下,才敢传书薄太后,并让自己的儿媳、文帝的公主作证,才幸免一死,官复原职。老周虽逃过了牢狱之灾,但小周亚夫却未能幸免,终因“谋反之罪”,重蹈覆辙,被关押于廷尉诏狱,后绝食身亡。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袋食蚁兽
热门标签: 州长提名 元宵节的由来英文介绍 四川惊现水怪 喝汽油的人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祖籍中国广东顺德均安镇,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MMA之父、武术宗师、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电影3次打破多项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1-2] 1962年李小龙开办“振藩国术馆”,1967年自创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逝世,享年33岁。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补拍版《死亡游戏》的开映日6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7月8日为错误翻译)。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20周年纪念钞票,好莱坞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同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1998年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僵硬的死尸。也有形容话少面无表情、性格麻木的人,俗称面瘫、面无表情,且性格冷淡冷血。宋·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已甘老死填沟隍,僵尸阖棺犹目张。”亦以喻腐朽的事物。僵尸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为一种复活死尸,长有白毛,跳跃行走,力大,其记载多见于《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小说。